第一百零五章 运动场

落梅河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趣阁 www.xxbqg.com,最快更新西南崛起最新章节!

    通海都督,秀山。</p>

    风光柔美的杞麓湖畔,此时尘土飞扬,人喧马嘶,好不热闹。</p>

    大批的民工们肩挑手提,一堆堆土被运出去,一块块青石被运进来,在他们的努力下,一个巨大的圆形运动场的一角,已经大致显现出来。</p>

    段明政大都督骑马停在湖畔的一株柳树下,看着透下来的光柱里那浮浮沉沉的灰尘,忍不住用手赶了赶,灰尘却因此好像更多了些。</p>

    亲卫正准备去请那边的李永和,他摆了摆手,双手成喇叭状放在嘴边,大声喊道:“李大人,”</p>

    连喊了三声,李永和才在身边民壮的提醒下,发现顶头上司居然赶了过来,连忙小跑着过来见礼:“大都督,可有事要吩咐下官?”</p>

    “你这边这么热闹,我就是过来看看,”段明政道:“我说李大人,你一天倒有大半天呆在这边,把府中的事都抛了下来,是不是不太妥当?”</p>

    “呵呵,大都督说笑了,”李永和和他相交多年,知道他这不是问罪的意思,或者就算是问罪的意思,这个老油条也不太在乎。</p>

    他牵着段明政的马,又朝一旁走了一段,离那边的灰尘也远了一点,“这个工地,同样是下官要做的要务之一啊,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摇头:“一个工地而已,”他示意李永和靠近一点,低头在他耳边道:“是不是你家大公子,被我那堂侄逮到,所以你才对这个劳什子运动场分外上心?”</p>

    “这么说来,本都督是不是最好也要抓抓李大人你的把柄?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笑着拱了拱手,“都督若有此意,别说是让下官勤于公务,就是削职为民,早也够了,”</p>
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要说他的把柄,段明政还真掌握了不少。</p>

    哪怕没有把柄,段明政只要是想,就是捏造一串出来,李永和又能如何?在段明政面前,他压根就不是个。</p>

    “太子把犬子带到皇庄,那是犬子的福分,”</p>

    但当时,他真是非常恼火,接连写了几封信回去斥责那不成器的大儿子。</p>

    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的,没曾想,才几天,那个不成器的家伙就闯了祸,还正好是犯在太子手里。</p>

    李永和那会真的是连把那个家伙开革出家门的念头都有,也想过立马回京,带着他去向太子来一出真正的负荆请罪,但还没等他动身呢,得知太子带着他们,去了皇庄……</p>

    “再说都督你也知道,建好这个运动场,我们就至少能再办一两届这样的比试和演武,想想那能多收多少税,我们又能和各部有多少亲近的机会?”</p>

    “都督您在满朝文武面前也有面子不是?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一甩马鞭,“本都督现在就很有面子。”</p>

    “是,都督自然是如此,但我把这个运动场建好后,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太子来建厂,那样既能增加税收,又能让好多百姓能有个上工吃粮的地方,他们到时还不会是说都督英明?”</p>

    “何况,运动场建成之后,不但有助于在民间养成尚武的习气,大家不是也多了一个去处?都督你看,他们虽然是在服徭役,但看起来多高兴?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自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,“他们高兴,是因为能在家旁服徭役,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呵呵了两声:“都督明见万里,”</p>

    自古以来,包括建国后好些年,民众除了要缴皇粮国税,徭役,也是另一项必尽的义务,当然,在建国后,只有农民才有这一项负担。</p>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离家几百上千里的服徭役,那是常事,像这样就在家门口徭役,那真是难得的大好事,这才是那些民壮高兴的主要原因。</p>

    “不过,我还真是挺佩服我那个有些日子没见的堂侄,”段明政道:“一次比赛,他就弄出这么大一篇文章来,”</p>

    “李大人,你说说,我那堂侄,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人?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不假思索的说:“不世之才,更兼胸怀宽广,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马上问,“前面一条我就不说,后一条,他小小年纪,胸怀能比我还宽广?”</p>

    “太子的胸怀,远超常人,”李永和答道,“都督和我等,心中尚有阵营之分,下官观之,太子是真的胸怀天下,完全没有门户之见,在很多事上,就是丞相那边,也一视同仁,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佯装生气,“我就真的比不上?”</p>

    “都督,我们也不好比不是,”李永和道。</p>

    他们这些下官,尤其是段明政这样的宗室,要是真胸怀天下,那问题就大咯。</p>

    “听你这么一说,我还真的想抽空回京去看看他,”段明政道,他示意了一下,亲卫马上拿出来一封信,“喏,本都督是专程给你送信来的,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一看,正是段誉的来信,忙道:“谢过都督,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下得马来,马鞭一甩一甩的朝工地那边去了,“你先看着,本都督去视察视察,看看你有没有偷工减料的地方,”</p>

    没多时,李永和便找了过来,一边把段明政往外拉一边道:“太子真是天纵之才,”</p>

    段明政道:“李大人,你能不能换个词?这些日子我听这个词耳朵都起了茧子,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递给他一张图纸,“都督请看,这是太子让在下制造的独轮车,有了此车,便是女子,也能低上一个壮汉,”</p>

    这个后来只能在偏远地区才能见到的独轮车,在这个时代,却算得上是先进的生产工具。</p>

    “我似乎,有见过?”段明政道。</p>

    “太子所设计的这个,制造更简单,载重更大,还更耐用,”李永和道:“太子还说,运动场建好以后,我们还应该建和都督府一样大气的学堂,建花园,建医院,”</p>

    “他说,建筑是凝固的史诗,就是千年以后,人们也能通过这些建筑,知道我们曾经做了什么,”</p>

    这话,是直接戳中了李永和的痒痒肉,他们这些人,最在意的就是这个。</p>

    段明政对此没有李永和那么热衷,“就说我们能建起你说的那些,千年后它们怕是连渣都不会剩一点,”</p>

    李永和高兴的道:“太子说了,他们正在试制一种能历千年风霜而不倒的东西,现在已经有了进展,”</p>